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收藏本站
  • 手机版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快捷导航
    查看: 4990|回复: 0

    从特斯拉Semi聊高压技术变革!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300

    主题

    1

    回帖

    1246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积分
    1246
    发表于 2023-4-18 20:32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接着前面一篇文章从特斯拉Semi聊高压技术变革!接着说说特斯拉的高压线,自从最早在model Y的车上看到过铝棒线,最早这根线也只是从充电插座到电池这天线上,自从最新的semi的电池照片看,这个替代传统的高压线束的思路应该会在semi上大面积采用
    传统的电缆及高压线束是无法满足大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的,同时传统的高压线束也没有能力负荷接近高达MW级的能量传递,而且随着车辆的逐步智能化,对传统的高压线束及插件的屏蔽要求都提出了挑战,最后就是布线的复杂及高昂的制造成本,都会导致传统的线束及插件无法胜任

    我们都知道连接主要的两种形式就是:端接和插接,随着新能源汽车这些年的发展,从早期我们大量在日系车上看到的插件都是端接的(之前文章有写过这方面:日系混动车型的高压连接梳理),到后期不断的需要逐步过渡到插件的形式,但是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,随着整车的功率的增加,国内在一些商用车上率先使用了一些结构形式更简单、成本更低的端接型插件,这类插件同时保留了屏蔽、防护等要求,成本大幅度也得到了下降,反过来我们看特斯拉的连接器发展路径,也是最终采用了端接的形式,本质上大家都是殊途同归;
    另外一个点就是电缆还是busbar?(这个地方包含铜排、铜导体、铝棒等)? 从汽车批量化、自动化的角度来说,车内采用大量busbar来替代复杂的线束群已经是一个明确的趋势了,特斯拉的方案是采用了铝棒(当然这个会随着需要可以是铜导体或者铜排等)来替代传统的高压线束,保证了优秀屏蔽性能的同时,通过采用CNC折弯机可以快速的实现成型布线,也实现了轻量化,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是采用大量的传统铜导线来实现(当然也有部分铜铝结合的产品出现应用)
    特斯拉的连接形式的发展脉络沿用了很多“日系”风格,早在日系PHEV流行的时代,日系的车型就采用铝管替代导体屏蔽层的思路,固定在地板,通过折弯机可以很好的弯曲铝管,同时其插件的思路也是和现在特斯拉思路大致一致,都是“保留核心底层功能”其余的附加功能全部打散
    因为市场不同,政策不同,需求不同,应用的场景也有差异,借鉴技术原理的同时要兼顾我们自己的情况,如上文所说,很多的技术突破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很多核心的东西大家最终都会是殊途同归,所以不断的听取头部客户的建议,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是非常必要的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官方微信

    手机APP下载

    官方微信

    QQ站点统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A汽车线束网 苏ICP备14046383号-1 Discuz! X3.5 Powered by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